[星洲日报] 【記人事】大馬首創醫術‧讓軟骨磨損者看見曙光

從美國來尋醫的洪賜恩說:“我研究過了很多不同的方式,我認為,這個療法最適合我。”

離國近35載,來自檳城的洪賜恩如今在美國任職癌症研究員。兩年前,他的膝蓋開始出現問題,就 是常見的軟骨磨損症狀,被惡疾苦苦糾纏好長一些時日,起初只是膝蓋部位隱隱作痛,到最後劇痛引致他必須一拐一拐的走路。工作關係,他經常遊走各國的醫院, 醫療常識更胜與一般人,於是他開始尋求解決方案:美國當地的醫生建議了各種治療方案,其中包括全膝關節置換等,但他並未採納這些建議,認為這些治療建議的 幫助不大,期間,他也向不同國家的醫療領域尋求治療,包括日本、德國等。

幾經輾轉,他從馬來西亞的家人之處,看到了一線希望,循著這條消息,他來到了吉隆坡運動醫療中 心。由創辦人蘇繼揚醫生創辦的吉隆坡運動醫療中心的醫療團隊,過去8年來在使用幹細胞再生軟骨治療上取得了空前的突破,更拓展了外周血幹細胞 (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)採集的技術用於軟骨磨損、網球肘等這類骨骼肌肉疾病之上。這項突破讓遠至歐美的醫療團隊都來向該中心學習這項技術,研究結果更刊載於醫藥界權威 刊物之中,當然,遠從美國前來求醫的病人不止洪賜恩一人。

蘇醫生以及他的團隊從2005年開始实行动物实验,研究利用幹細胞進行軟骨再生,修復軟骨嚴重 磨損的病人(即磨損超過四平方公以及骨與骨之間的磨損)。這種治療手法,在膝蓋部位鑽孔,以及使用內腔鏡科技診斷來修補受損部位,再通過孔子注射加入了透 明質酸的病人自體外周血幹細胞以及特定的物理治疗,協助軟骨自行修復也可帮助病人迅速痊愈。

蘇醫生的治療手法結合骨科矯型醫生慣用的鑽孔技術,以及血液科過去二十年治療血液疾病所使用的 外周血幹細胞採集技術。蘇醫生形容,這兩個技術的結合看起來如此的理所當然,也相對安全,而动物实验以及在一組50個病人的隨機對照臨床實驗證實了技術的 可行性。據悉,迄今,已有超過400名病人成功接受治療,這項技術也獲得美國專利。

目前,蘇醫生的團隊正在與美國方面聯繫,要在醫藥界權威美國聯邦醫藥局的規定下進行測試,而測 試只要一旦通過,就能讓世界上更多病人受惠。大馬政府不但認同蘇醫生團隊的努力,同時通過國家創新機構(AIM)撥款投資蘇醫生團隊的幹細胞研究,讓這個 產自馬來西亞的醫療技術可以獲得世界級的認同。

蘇醫生是否過度醉心於研究,才會取得這樣的研究成果,他坦言如果有選擇,他寧願繼續專注於治療工作,而他的研究只是為了探索能夠減輕病人痛楚的醫療方法。蘇醫生對醫學的詮釋非常簡單,我們只是在協助自然過程,還是必須要依靠人體自愈。

蘇醫生,畢業自英國利物浦醫學院,行醫近30年,目前是專長膝蓋與肩膀關節鏡手術的矫形外科醫 生。1994年,在英國待了15年的他,在決定回國之前,在不同的地方探討發展的可能性,最後覺得馬來西亞既是家,也看到了發展潛能,就決定落戶吉隆坡。 多年來致力發展關節鏡手術,期間也從事教學工作。如今,對於回國發展決定,他沒有一絲悔意。他認為,如果繼續待在英國,他或許無法設立目前的醫療中心,以 他喜歡的方式行醫——在蘇醫生的醫療中心裡,醫生、護士、復建團隊緊密合作,該中心更罕見的擁有自己的研究員。

蘇醫生是星洲網國慶專題“大馬製造,大馬驕傲”受訪人物之一。從8月20日開始推出的專題,主 要想要讓大家推薦一些很努力的馬來西亞人,他們的努力沒有建造世界第一個高峰一樣雄心萬丈,沒有環繞世界一週那樣的霸氣,他們當中很多人不過只是追求自己 最單純的夢想:創造自己的品牌、守護自己最想守護的事,或是像蘇醫生這樣,做一個減輕病人痛楚,協助病人復原的醫生,但我們認為,就是這樣的最實在的堅持 與努力,才能展現馬來西亞人的堅韌與無限潛能。

這是真正的馬來西亞故事,這是我們真正的驕傲。

國慶日快樂。

星洲網/2013.08.20‧文:陳莉珍/攝錄:鄭麗恩、陳韻如‧編輯:謝景莉

Source : Life | Sin Chew

Download Full Article Here Leave a reply